close

  
  尼克鬆隨身碟(資料圖)
  中國日報網8月12日電(信蓮) 菲爾·波特(Phil Potter)是尼克鬆時代最出色的記者之一。二戰期間,他曾任戰地記者,在報道朝鮮戰爭時受過傷。在20世紀50年代在由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McCarthy)為首掀起的紅色恐慌(Red scare)中,他也SD記憶卡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努力堅守公平準確這一基本職業操守的記者之一。
  1947年,任職於美國《巴爾的摩太陽報》的波特正在希腊報道共產主義者與政府軍之間的內戰,他對當時到訪希腊的國會代表團中年輕的尼克鬆印象深刻。那時的尼克鬆還是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新手,他堅持要去作戰區,親眼目睹固態硬碟戰爭。“當其他人留在雅典尋歡作樂時,尼克鬆去了作戰區,”波特回憶道,言語間滿是敬佩,“他的身上充滿了好奇心與活力。”
  但當波特回國後在《巴爾的摩太竹北房屋陽報》接管“紅打”(Red Beat)專欄時,波特對尼克鬆的好感逐漸淡去。他開始覺得時任副總統的尼克鬆是鬼鬼祟祟的政治走狗:歪曲事實不說,還含沙射影地誹謗對手,把對手描繪成共產主義騙子。到了1960年波特報道總統競選時,他已經公開支持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擊敗尼克鬆。在一次總統競選辯論中,尼克鬆表現不佳,波特竟公然說道:“我們馬上就可以打敗那個狗崽子了!”他同事聽到這個評論嚇了一跳。
  大部分美國國家記者和波特一樣,一開始很欣賞尼克鬆,後又對他感到反感。如果知道了這一點,那尼克鬆後來因媒體曝出醜聞而身敗名裂也在情理之中了。在不止一個層面上,尼克鬆的起落是一個和媒體脫不開關係的故事新竹買屋。首先,大部分人遺忘了開章:尼克鬆驚人的崛起——從眾議院新手到副總統,他花了僅僅六年——建立在媒體對之有利的評價上。“(尼克鬆)就像感恩節一樣,有著典型的美利堅特質。”尼克鬆當選國會議員後,華盛頓先驅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 Herald)贊美道,“如果他可以遵守他的承諾,那他可以走得很遠。”然而,幾經起伏之後,媒體最終卻對他反戈一擊,幫助民主黨推他下臺。
  不管是在尼克鬆事業起步時助他一臂之力,還是後來讓他身敗名裂,新聞媒體都沒有秉承客觀性這一職業標準。對於媒體,尼克鬆的態度也從天生的警戒謹慎轉而演變成徹頭徹尾的恨意。到最後,尼克鬆與媒體之間這段不尋常的關係助推了國家性的悲劇,將美國推向水門事件。
  1974年8月9日,在幾乎確定了的彈劾來臨前,尼克鬆辭去了總統職務。40年之後,各處解鎖的檔案(包括理查德·尼克鬆總統博物館的檔案、得克薩斯大學中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 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的論文檔案以及已故的戴維·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在寫關於冷戰時代的書時所進行的上百份對政界和新聞界領軍人物的採訪記錄)都確認了尼克鬆與新聞媒體間直白得令人驚訝的敵意。
  尼克鬆初入政壇時,媒體對他的新聞報道並不是很客觀,絕大多是滿是贊許的正面報道。在國內,他是加利福尼亞保守出版商——尤其是洛杉磯時報的所有者錢德勒家族——的寵兒。而在著名的“南瓜文件”事件(“Pumpkin Papers”)中,之前在紐約先驅報論壇任職的一位白宮政府官員打破常規,撰寫了一篇主題為尼克鬆追擊前蘇聯間諜阿爾傑·希斯(Alger Hiss)的文章,更是使得尼克鬆在國內一舉成名。
  但是,在尼克鬆的權力之路上,希斯只是被他打倒的自由主義標誌性人士之一,其他人還包括共和黨人傑里·沃裡斯(Jerry Voorhis)(1946年被尼克鬆擊敗)、海倫·G·道格拉斯(Helen Gahagan Douglas)(1950年被尼克鬆在一場醜陋的參議員競選中碾壓擊敗)以及民主黨總統選舉候選人阿德萊·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1952年和1956年兩次競選總統皆敗給尼克鬆與艾森豪威爾結成的聯盟)。這一系列的成功使得以像德魯·皮爾森(Drew Pearson)這樣的自由主義記者和像民族報、新共和周刊這樣的報刊為首的新聞記者們開始幫助尼克鬆走向成功,也一步步改變了這位年輕的共和黨。
  早期競選中的惡趣味在後期依然存在。以水門事件期間在華盛頓郵報任執行編輯霍華德·西蒙斯(Howard Simons)為例。雖然他一直努力想要堅守記者寫作的職業道德,在一次採訪中(採訪記錄保存在德克薩斯大學),西蒙斯也不得不告訴採訪者伍德沃德(Woodward)和伯恩斯坦(Bernstein)說,記者也只是人。西蒙斯告訴他的年輕同事,他是看著尼克鬆一步步變得令人討厭的:先是希斯事件,後來又是他與海倫·G·道格拉斯競選。西蒙斯說道:“這些事情我都記在自己的心裡,一直到現在。”那個時代大多數記者應該都會說出同樣的話。
  水門事件是真實的存在——竊聽,盜竊,妨礙司法。在1977年的著名訪談中,尼克鬆告訴戴維·弗羅斯特(David Frost):“是我自掘墳墓。”但這位美國第37任總統是被抓住機會的記者趕下臺,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早期,尼克鬆與新聞機構之間的合作污濁不堪。從競選國會議員這段經歷中,他學到:玩游戲是可以作弊的
  1946年尼克鬆與沃裡斯(Voorhis)在洛杉磯第十二鄉村國會選區競爭時,候選人可以用錢買到當地新聞機構的正面報道。該選區包含好幾個小鎮,有許多日報和周報。如果尼克鬆的競選團隊購買廣告,那編輯們就會刊登尼克鬆的新聞發言稿或者是寫幾篇對他熱情洋溢的贊許文章。尼克鬆的顧問麥金太爾·法裡斯(McIntyre Faries)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口述回憶道:“我們當時用300美金就可以買到一篇社論。”
  那時候,沒有人擔心利益衝突。尼克鬆的競選管理人員羅伊·戴(Roy Day)是波莫納報紙的銷售主管,他保證該選區東部對尼克鬆進行正面報道。在尼克鬆的家鄉惠提爾,雷克斯·尼迪(Rex Kennedy)既是一名當地報紙編輯,又是當地共和黨委員。在和尼克鬆的競爭中,沃裡斯筋疲力盡,絕對不占優勢,因為當他試圖讓當地報紙報道他的觀點時,他完全被忽視了。回憶那段歷史,他可能會說:“媒體根本不會報道我。”
  作者簡介:約翰·阿洛伊修斯·法雷爾曾著前眾議院議長托馬斯·奧尼爾傳記和克拉倫斯·達羅律師傳記,他寫的關於尼克鬆生活的書也即將出版。  (原標題:尼克鬆政治生涯起起落落 媒體作用有幾何?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66pphm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